黄埔军校二期出身的邱清泉,曾留学德国陆军大学,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,从淞沪会战到昆仑关战役都可见其身影。然而这位蒋军第二兵团的中将司令官,在决定性的淮海战役中却判若两人,表现令人大跌眼镜。
据原第二兵团少将参谋长李汉萍在回忆录中记载,邱清泉在生命最后时刻已精神失常。1949年1月突围时,他像无头苍蝇般在张庙堂阵地乱窜,不断高喊共军来了,最终命丧战场。这位曾获特赦的战犯还透露,与他同批获释的还有原保密局天津站站长李俊才——此人接替潜逃的吴景中(《潜伏》中吴敬中原型)后,识破潜伏计划毫无胜算,果断向解放军投诚。
淮海战役堪称蒋军将官的照妖镜。从杜聿明、黄维到李汉萍,被俘将官多达124人,投诚22人,起义8人。兵团司令中,黄百韬举枪自尽,邱清泉精神崩溃而死,而李延年等人则侥幸逃脱。时任徐州剿总参谋长的文强回忆,黄百韬自戕后,其部下陈士章侥幸脱险;孙元良虽化装潜逃,却赔上两个军的兵力;坐坦克突围的黄维,最终在双堆集被俘。
展开剩余63%与影视剧中塑造的顽固形象不同,真正敢像黄百韬那样自尽的蒋军将领寥寥无几。素以彪悍著称的邱清泉,面对解放军的铁壁合围时,竟吓得魂不附体。他先是整日借酒浇愁,与女护士厮混,后来索性放弃指挥,最终精神崩溃。
1948年12月的徐州大撤退堪称闹剧。由于杜聿明过度保密,撤退演变成大溃逃。邱清泉本想甩掉行动迟缓的杜老板,结果各兵团互相穿插,建制大乱。被迫休整时,解放军已完成合围。当心腹部队求援时,各部互相推诿,错失突围良机。
李汉萍战后才恍然大悟:邱清泉的胜利秘诀就是报喜不报忧。从苏北到豫东战役,他惯用主力防守、小部进攻的套路,只要不被全歼就虚报战功。但淮海战役彻底戳破了这个把戏——驰援黄百韬时磨洋工,救援黄维时又临阵脱逃,两罪并罚注定难逃蒋介石严惩。
穷途末路之际,邱清泉竟对李汉萍吐露心声:欧洲人打不赢就投降,我们却非要死撑到底。这位48岁的将军盘算着:或降或逃,实在不行就以活够本的心态等死。这种心态在蒋军高层中颇具代表性,比如徐州剿总的郭一予,竟在包围圈里强娶女学生为妾,用口粮换取战地新娘。
1949年元旦后,预感到末日的邱清泉变本加厉,带着女护士到各军饮酒作乐。喝得烂醉如泥的他,对解放军挖到阵地前的战壕视若无睹。当李汉萍请示对策时,他竟咆哮:让它崩溃好了!最后突围时,四个将军像串糖葫芦般搭肩逃命,很快在夜色中失散。那个曾经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悍将,最终以疯癫之态结束了充满讽刺的一生——这既是个人悲剧,更是时代洪流中一粒沙尘的必然归宿。
发布于:天津市